跨越三百多公里的祝福
来自安徽省歙县的村民代表观看完武警某部官兵救援技能展示,双方合影留念。王烁 摄
日前,皖中腹地。
一大早,武警某部营区迎来一群特殊客人——来自安徽省歙县古祝、横关、升庄等几个村庄的村民代表。他们凌晨出发,跨越368公里,为官兵送来新春祝福。
2024年6月,安徽省歙县遭遇强降雨天气,造成洪涝灾害。武警某部作为一支专业救援力量,星夜驰援赶赴灾区,抢通堵点、挺进“孤岛”、转移群众。
任务结束后,部队撤离那个下午,村民们在村口送别武警官兵,大家拉着官兵的手,怎么也舍不得他们走。人群里,有人喊着:“我们还会再见面的!”
“今天,我们来赴约了。”古祝村党支部书记王玉芳笑意盈盈地说。
“有子弟兵在身边,我们心里特别踏实”
走进营区,路边的展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。上面正是2024年6月该部参加抢险救援任务、架设桥梁的照片。
“当时给我们村疏通道路的就是这种机械。”古祝村村民王翠爱看到照片上的机械,倍感亲切。
因强降雨引发山洪那晚,古祝村很快断水、断电。由于进村道路多处发生塌方,交通也断了,古祝村成了一座“孤岛”。武警某部官兵冒着大雨,用了3天时间,终于将通往古祝村的5公里道路打通。
“那时候着急啊,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大的水,电话也打不通,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,大家就一直守在村口。看到部队来了,我们一下子就心安了。”王翠爱回忆,进村道路被洪水冲毁,官兵冒雨架设了一座25米长的临时钢桥方便村民出行。“桥架好后,他们在桥梁外侧列队,为过桥村民充当‘护栏’。有子弟兵在身边,我们心里特别踏实。”王翠爱说。
官兵将村民请到活动室,问起受灾村子如今的情况。听闻有村民来自升庄村,战士小王忙问:“老乡,我们救助的那位老爷爷,现在恢复得怎么样?”
任务期间,官兵路过升庄村某路段。道路湿滑,有老人不慎摔倒,手腕鲜血直流,官兵立即下车施救。小王拿出随身携带的急救包为老人包扎,并与战友一起将老人送至医院。
“他现在已经康复了,还总念叨着要来感谢你们呢!”升庄村党总支书记余根旺告诉官兵,老人出院回家后,发现家中的淤泥杂物已被官兵清理干净。
“帮我们打通道路后,武警官兵还帮村里修整道路,送来各类生活物资和药品。”王玉芳说,现在村庄重建得越来越好,几个村庄的村民就筹划趁着年关,怀揣着“约定”来“走走亲戚”。
“最好的礼物,要献给‘最可爱的人’”
“听到村民代表要去部队,村里的小朋友特别开心,准备了很多礼物。”横关村党总支书记沈海燕说。
描绘武警官兵扛着沙袋、冒雨前行的图画,象征吉祥的“福”字、寓意平安的剪纸,一件件手工制品童趣十足,饱含情意。沈海燕告诉官兵,这些都是横关村幼儿园小朋友制作的。
“献给武警哥哥,你们是从天而降的英雄。”该部吊车操作手薛通收到一幅名为《抗洪英雄》的图画,上面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出武警官兵在暴雨中前行的画面。他还记得那天晚上,他们携带冲锋舟赶往横关村转移被困群众。转运过程中,由于水流湍急,冲锋舟一直颠簸,一位小朋友因为害怕,紧紧攥着他的手。分别时,几名小朋友扯着嗓子喊“感谢武警哥哥”,使劲地挥手与他道别。
“我们今天还有一样特别礼物——”
锣鼓一响,灯光一亮,幕布一拉,几名村民取出皮影戏道具,在活动室里演出了一段皮影戏。横关村村民、皮影戏艺人韩卫国轻巧地操纵着皮影,生动演绎救灾时官兵架设钢桥、搜救转移群众等场景。
安徽省歙县村民为武警官兵表演皮影戏。王烁 摄
“家乡遭遇洪灾时,我正巧没在村里。后来听乡亲们说子弟兵开着机械车、驾着冲锋舟,在附近村镇连续奋战了两三个星期,白天救人,晚上就睡在行军床上,我很受感动。我想用皮影戏的形式记录下他们的付出,表达我们对子弟兵的感谢。”韩卫国说。
皮影戏是皖南地区流行的曲艺形式,具有浓厚的皖南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。为了生动表现武警官兵的救援过程,韩卫国和沈海燕走访受灾村民、采集整理救援过程中发生的故事、制作皮影,从幕后演绎到台前制作,用了整整两个月,终于编排好一出表现新时代军民鱼水情的皮影戏。
官兵目不转睛地盯着幕布,被光影下的一幕幕故事吸引。表演完毕,村民邀请官兵体验皮影表演。“没想到我们的桥车展开动作,也能用皮影戏的形式演绎出来,感觉很奇妙。”桥车操作手李威说。
“在我们家乡,对客人的最高礼遇就是请他看一出皮影戏。今天,我们也想把这份最好的礼物,献给‘最可爱的人’。”韩卫国说。
“只有把技术练过硬,才能保护好群众”
村民演出精心排演的皮影戏,武警官兵也展示出专业救援队伍的“看家本领”。
训练场上,挖掘机斗齿上绑着一支毛笔。战士杨成熟练地操作着挖掘机,在一张宣纸上写字。
操纵摇柄,轻轻拨转,巨大的机械动作精准,短短几分钟,纸上就写下了“军民鱼水情”5个大字。
“太厉害了,得下多少功夫练习,才能达到这种人机合一的水平!”面对官兵的精巧作业和娴熟操作,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。
厘米级的精准操作背后,是夜以继日的练习。杨成伸出手来,掌心是一层厚厚的老茧。这是无数次重复练习的证明,也是一名挖掘机操作手的勋章。“只有把技术练过硬,才能保护好群众。”杨成说。
“军民鱼水情”,字字千钧。
2024年下半年以来,横关村小学将武警官兵的救灾事迹纳入校本课程,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演讲、国防知识课堂,带领学生参加欢送新兵参军入伍等活动,培养学生爱国拥军的意识。
王玉芳告诉官兵,武警官兵打通的那条路,如今被古祝村村民命名为“拥军路”。古祝村村委会文化墙上还专门打造抗洪救灾影像展板,记录下灾难中的那些温情瞬间。
该部教导员迟晓鹏告诉记者,歙县清溪村村民代表本来也要来到营区慰问,但因清溪村当天要接受上级考核,村民代表只能下午出发,晚上才能到达。他劝村民说路途遥远,不必特地赶来,但村民坚持要当面表达谢意。
368公里——这段距离很远,路途中翻山越岭,驱车也要大半天才能到达;这段距离又很近,官兵危急时的驰援、群众新春时的问候,总能第一时间抵达。
正如古祝村“拥军路”旁的围墙上新写下的一行标语:“山高路远,总有人为你而来。”(应牧臻 危乔巧 马宇辰)